对于想在日本租房的外国人来说,第一个难关就是“语言”。尤其在需要签署租借合同这样具有法律效力的场合,如果无法充分理解日语内容,就有可能在不利条件下签字。
那么问题来了:“不会说日语也可以签订租房合同吗?”
答案是:可以,但要看条件。
在日本实际操作中,并非所有不动产公司或管理公司都能应对外语,租房者本身需要做好准备并具备一定应对能力。同时,是否有翻译、支持语言种类、资料提供情况等。
本文将从实际出发,说明在不会日语或不熟练的情况下,如何顺利签订日本租借合同,包括翻译服务的有无、语言支持现状与注意事项。
日本语能力与租房合同的关系
日本的大多数租房合同均以日文书面形式签署。包括合同书、重要事项说明书、初期费用明细、楼宇使用规章等,几乎所有文件都是日语。
因此,若无法阅读日语,租户便无法完全理解合同内容。管理公司可能因此担心后续引发纠纷,从而限制“只接受能说日语的人”。
但这并非法律规定,而是出于管理上的考量。对外国人租户有经验的不动产公司通常不会因为语言问题拒绝签约。
翻译人员不是法定义务,但极其重要
在日本,法律上并不强制要求签约时有翻译在场。但现实中,如果租户在未理解合同内容的情况下签了字,将极可能引发事后纠纷。
特别是在签约前的“重要事项说明”环节,涉及如房屋权利状况、解约手续、原状恢复、更新条件等法律专业内容,不懂日语的租户强烈建议携带翻译人员。
翻译者可以是租户自己安排的朋友、家人,也可以是专业翻译。不动产公司有时也会提供多语言服务。近年来,也有公司尝试使用在线翻译工具进行沟通。
英语/中文/越南语等语言支持现状
在东京、大阪、名古屋等大都市圈,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提供多语言支持。最常见的支持语言包括:
-
英语
-
中文
-
韩语
-
越南语
-
尼泊尔语
部分不动产公司会提供英文版的合同或重要事项说明书,但仅供参考使用,具有法律效力的仍是日语原文。若中英内容不一致,以日文为准。
建议选择外国人租客比例较高地区的公司,或专门从事外国人租借服务的不动产公司,合同过程会顺利许多。
若无翻译参与“重要事项说明”的风险
根据日本《宅地建物取引业法》,在签约前必须由持证人员对租户做“重要事项说明”,包括房屋权属、租期、更新、解约、原状回归等。
该说明通常以日语口头进行,因此若租户无法听懂日语,则必须配备翻译人员。理解清楚后签字才最为稳妥。
若没有翻译,仅凭自己看不懂的日语合同签字,法律上仍可能被视为“合同成立”。也就是说,即使你事后主张“我不懂日语”,只要有签名或盖章,也仍然生效。
为避免这种情况,务必事前确认是否能带翻译,并做好准备。
保证公司和管理公司也有不同标准
不仅仅是房东,保证公司和管理公司也对语言能力有各自的判断标准。
例如,保证公司在审查时会考虑租户是否便于联系、紧急时能否沟通。如果判断“日语沟通困难”,有可能直接拒绝通过审查。
因此,建议:
-
登记能说日语的紧急联系人
-
选择支持外语的保证公司
-
积极使用翻译App、邮件沟通等辅助方式
入住后,管理公司的通知(如维修、检查)也多为日语。提前建立好语言应对机制,住起来才安心。
不会日语也能顺利签约的准备要点
以下几点准备工作将帮助您在日语能力有限的情况下顺利租房:
选择支持多语言的不动产公司
搜索关键词:“外国人可” “English OK” 等,并提前询问可支持的语言。
提前找好翻译人员
若没有朋友能帮忙,可考虑使用有偿翻译服务,或利用政府/NPO等机构的多语种窗口(例如国际交流协会)。
提前熟悉流程和合同范本
在正式签约前,提前了解租赁合同流程、需要准备的文件。可以找一份英文合同范例提前阅读,提高理解力。
整理好要问的问题
把不明白的条款、流程写下来,签约当天能主动提出,避免被动签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