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日本的租借合同中,每当合同期满时,一般都会进行名为“更新”的手续。此时,租客需承担的就是所谓的“更新料(更新费)”。虽然在签约时往往不被重视,但当更新临近,突然接到缴费通知的租客常常会感到困惑。
“更新费”是日本特有的租借习惯,在海外鲜有类似制度。对于外国籍租客而言,这是一个尤为难以理解的概念。本文将围绕更新费的起源、法律依据、常见金额及注意事项,为您详细解说其真实面貌。
什么是租借合同的“更新”?
在日本,大多数租借合同的有效期为两年。合同期满后,若租客希望继续居住,就需要进行“更新”手续。这并不是重新签订新合同,而是在现有合同基础上延长居住期限。
在更新时,通常需要重新签署合同、续购火灾保险等手续。而在这个过程中,更新费往往就会产生。
什么是更新费?
更新费是指作为“续租”报酬而支付给房东的费用。法律并未规定必须缴纳此项费用,但如果在合同中写明有此义务,则租客必须履行。
更新费的设定来自日本长期以来的租借习惯,房东往往将其视为:
-
继续使用该房产两年的权利费用,
-
或作为合同管理、房产维护的报酬等。
然而,很多租客对动辄数万日元的更新费感到无法接受,也因此引发不少纠纷。
一般金额与支付时间
-
一般金额:更新费相当于0.5~1个月租金。
-
例如,月租为10万日元,则更新费为5~10万日元。
-
-
支付时机:通常在合同期满前1个月左右由房东或管理公司发出通知,租客在进行续约手续时一并缴纳。
此外,还可能同时发生以下费用:
-
火灾保险续保费、
-
保证公司的再签费用等。
因此,更新期可能面临合计数万~十几万日元的额外支出。
值得注意的是,也有部分房源不设更新费,但这类房源可能在续约时:
-
提高房租,
-
或改为“定期租赁契约”(届时必须搬出)。
应整体评估合同内容,而非只关注是否有更新费。
更新费的法律依据是什么?
法律没有强制规定更新费的存在。民法并未就续约时可额外收取费用作出规定。因此,更新费是否合法,关键在于合同是否明确写明该条款。
日本法院曾有相关判例,判决认为:
-
若合同中有明确条款,
-
且租客在充分理解并同意的基础上签约,
那么即便是更新费也被认定为有效的合同内容。这体现了民法中“契约自由原则”。
在签合同时,必须确认合同中有关更新费的条款,并在充分理解下签字。
若不缴纳更新费会怎样?
合同期满后,如果租客拒绝支付更新费,房东可能拒绝续租,并要求其退房。因为合同更新必须得到房东与租客的双向同意。
如果更新条件中明确了需支付更新费,那么租客不缴纳就等同于放弃续租权,合同自然终止。
但如果:
-
更新费金额异常高,
-
或合同中并未明确写明更新费条款,
则租客可提出质疑或尝试交涉。
无论如何,为避免合同终止带来居住风险,建议在签约前就更新条件进行详细确认。
签约时需确认的更新相关项目
签约时,以下几点需特别注意:
-
是否设有更新费?金额为多少?
-
更新的周期、方式(自动更新/需双方签字)
-
更新时是否还有其他费用?
-
例如火灾保险费、保证公司费用、设备检查费等。
-
如果在更新时考虑换房,也应把更新费视为搬家与续租之间的比较因素之一。
面对更新费,租客可以有哪些选择与交涉空间?
如果您对更新费感到负担过重,也并非完全不能协商:
-
有些管理公司或房东可以接受分期支付、
-
对于信誉良好的长期住户,也可能接受部分减免或优惠。
在更新时房东提出涨房租的情况下,您可以一并协商更新费与房租,争取整体支出更合理。
建议提前数月开始准备谈判或选择,因为一旦过了更新日期,很可能会被视为默认同意,变得更难调整。
总结
“更新费”是日本租赁市场中独有的一种制度,看似理所当然,其实并非法律强制,而是依赖合同条款的明确约定。
作为租客,必须在签约前:
-
仔细阅读合同中的“更新”和“特约”条款,
-
尤其是明确更新费用的金额与适用条件,
-
并结合自身的居住计划、搬家可能性等,合理判断是否接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