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/06/20
出口和牛是“冷藏”“冷冻”还是“冷却”?运输技术下的品质管理

随着“WAGYU”和牛在全球范围的需求不断增长,日本和牛在出口时以何种温度形态——冷藏、冷冻、还是冷却——送达海外,已成为影响其品质、价格及出口地需求的重要因素。

和牛作为极为敏感的高端商品,其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控制与保鲜技术,直接关系到其品牌价值的维护。那么,和牛实际在出口现场使用的主要方式是什么?又是哪些技术支撑了这种运输方式?


主流是冷冻:安全性与实务效率的选择

从实际操作角度来看,日本和牛出口中最常见的方式是冷冻。其背后的原因包括:

  • 出口距离远、耗时长

  • 进口国设施标准不一

  • 为提高保管灵活性和应对通关时间不确定性

冷冻可实现长期保存,使从出货到终端销售各环节有充足缓冲时间,保障供应稳定,这是其最大优势。


冷冻的挑战:“滴水现象”影响口感

然而,冷冻和牛也存在不可忽视的课题,即所谓的“滴水(Drip)”问题——即解冻过程中肉汁流失。

由于和牛脂肪丰富、肌纤细腻,冷冻与解冻过程中容易流失水分和鲜味,导致口感松散、风味减弱。正是高端餐厅和富裕阶层往往回避冷冻和牛的重要原因。


冷却型出口:品质优先的解决方案

为解决这一问题,近年来采用“ 冷却运输”(温度约−1℃至+1℃)的出口方式逐渐增加。与冷冻不同,冷却不会冻结细胞,因此:

  • 肉质原貌得以保留

  • 滴水减少,风味与口感更接近“生鲜状态”

这种方式特别适用于香港、新加坡、泰国等近邻亚洲国家,空运3〜5日内可完成交付,确保鲜度与美味。


高端市场偏好“日本空运当天肉”

在香港,据称已有超过一半的日本和牛以冷却方式进口。当地消费者及餐厅普遍认为“冷冻肉影响口感”,因此冷却已成为“正宗日本和牛”的象征。

许多商家也以“当天空运”、“本地最鲜”等口号进行效果显著的市场营销。


冷藏与冷却的技术区别

“冷藏(约4℃)”与“冷却(接近0℃)”听似相近,实则不同:

  • 冷藏保存期较短,温度波动敏感

  • 冷却则要求更高的温控精度(±0.5℃)

实际出口中,即便标注为“冷藏”,运输往往使用的都是Chilled专用设备,例如:

  • 高精度控温集装箱

  • 恒温航空货运包材

  • 特制冰袋与缓冲材料

这些技术共同保障了和牛从出厂到海外餐桌的高品质。


“超级冷却”技术:未来的可能性

为了进军中东、欧美等更远市场,近年来日本开始探索“超级冷却技术:

  • 温控范围锁定在−1.5℃至0℃之间

  • 避免冷冻,最大限度保留风味

  • 可实现空运与海运并用

  • 成本低于空运,适合大规模出口

这项技术有望在保持高品质的同时,扩大出口规模并降低成本。


冷冻与冷却的市场分工

项目 冷冻 冷却
保存时间 中等
风味保留 下降 高度保留
成本
适用市场 超市、大众零售 高端餐厅、富裕阶层
运输方式 空运、海运 主要为空运

出口商需根据出口国家、消费层次、需求用途,制定最适合的温度管理策略。


总结:“物流”也是品牌价值的一部分

守护和牛品质的不仅是育种者,更包括从出货到上桌的每一道供应链环节。

无论是冷冻还是冷却,本质都是将“真正的日本风味”原汁原味地呈现给世界。在当下时代,运输管理本身,已成为和牛品牌的核心组成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