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日本的面食文化中,“发出声音吃饭”不仅不是失礼,反而在某种程度上被视为一种“尊敬”。特别是在荞麦面、拉面等汤面料理中,发出大快朵頤的吸食声,往往被视为吃得津津有味、表达对料理的尊重。这种“呼噜文化”深深扎根于日本餐桌,是世界上罕见的饮食习惯。
这种对发出声音吃饭的肯定,与荞麦面文化密切相关。荞麦面讲究“香气”,吃的时候连同空气一起吸入,能够更好地感受其香味。也就是说,“发出声音=享受”这种逻辑在这里成立。
在拉面文化中,大口吸食同样被视为“吃得香”的表现。在拉面店,吃面时的速度与声音甚至可以让人产生“这个人很懂吃拉面”的默契共鸣。吸面的动作还有帮助冷却的效果,效率高,也能趁热享用。
当然,这并不是全球通用的餐桌礼仪。在欧美及许多亚洲国家,吃饭发出声音被视为“不礼貌”,尤其是在公共场合更被要求克制。初次接触日本面文化的外国人感到困惑也是可以理解的。有些人为了避免发出声音而中途咬断面条,这在日本人看来甚至会觉得“有些可惜”。
为了缩小这种文化差异,如今在日本部分餐厅可以看到“发出声音也没关系”的英文提示牌。近年来,“Noodle Harassment(面食骚扰,简称ヌーハラ)”一词的出现,也让人们更加关注对不同文化的体贴。
“发出声音吃饭”并不总是适用。在吃西餐、家庭餐桌、正式场合等情况下,安静进食依然是理想的表现。
日本的饮食文化拥有连“声音”都作为味觉元素的细腻感性。初来乍到时可能会感到不习惯,但勇敢尝试发出声音去吃,反而能让你更深刻体会这种独特的享用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