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/06/24
合同上没写的“口头约定”有效吗?

在日本租房时,很多租客通过与房地产中介的沟通,确认了房租、设施、条件等细节,觉得安心后才签约。但在这个过程中,也经常出现这样的话:

  • 「这里会在入住前修好」

  • 「退房时不收清洁费」

  • 「这套家具可以免费使用」

这些虽然是口头答应,但却没有写进正式合同。那问题来了——这些口头承诺在法律上有效吗?若事后发生纠纷,常常陷入“说了/没说”的争执中,而最终吃亏的往往是租客。

本文将从法律与实务的角度,解析租房过程中“口头约定”的法律效力及避免损失的对策。


法律上:口头约定也算“合同”

根据日本《民法》,合同的成立不一定非要有书面文件。只要双方的意思表示一致,口头约定本身就可构成法律意义上的合同。

比如——
租客说:「我要租这个房子」
房东说:「好的,那就租给你」

这一来一回,其实法律上已经构成了“租赁合意”。
但问题在于——如果产生争议,如何证明双方确实这么说过?

也就是说,口头承诺不是没效力,而是很难证明,这才是最大风险。


现实中:租赁合同以“书面为准”

根据日本的《宅地建物取引业法》,房东或不动产公司有义务提供《重要事项说明书》和《租赁合同书》。这两个文件中所写的内容,才是今后处理争议时的“正式证据”。

换句话说,即使口头上答应了什么,如果没写进合同,一旦发生纠纷,房东一方通常会占据有利地位。

比如这些常见情况:

  • 房产中介说「入住前会换墙纸」,但实际并未更换

  • 中介口头说「短时间寄养宠物可以」,结果事后被要求违约金

  • 被告知「退房时会全额退还押金」,但却被扣除清洁费

在这些例子中,只要合同上没有写清楚,租客主张往往难以成立。


法律效力不等于“能证明”

就算口头合同在法律上成立,想要维权,还必须拿出证据。
如果当初的对话没有录音、没有邮件或书面记录,那么在法庭或调解场合就难以说服对方。

常见的可以作为证据补充的材料有:

  • 录音(合法范围内)

  • 邮件往来

  • LINE/微信等聊天记录

  • 会议笔记、确认短信等

没有这些记录的情况下,即使你记得对方说了什么,也容易被法庭视为「无效主张」。


实用对策:口头内容要写下来!

为了避免风险,建议务必采取以下几项措施:

1. 请对方将口头承诺写进合同

如果对方在讲解时答应了什么,不妨开口说:

「能不能把这条写进合同里呢?」

这是很常见的请求,不会被视为无礼。

2. 用邮件确认约定内容

如果对方不愿意改合同,也可以发邮件说:

「您好,刚刚关于‘退房不收清洁费’这点,我理解的是您同意了。请问方便确认一下吗?」

对方如果回复“是的”,这封邮件就具备了一定证据效力。

3. 保留自己的会议笔记

例如写下:

「4月1日,田中担当表示:退房时不会产生清洁费」

即使只是自己的笔记,也能作为后续沟通的基础。

4. 适当录音(提前告知或遵守合法使用)

遇到复杂内容时,如重要事项说明,或语言障碍较大,可以告知对方后进行录音,以便回顾和保留证据。


常见的“口头约定”陷阱(例子)

  • 「不会扣除清洁费,押金全退」

  • 「墙上小刮痕不用担心」

  • 「虽然写的是2年契约,但中途退房也不会罚钱」

  • 「空调会换新」

  • 「楼上有噪音会及时处理」

若这些都没写进合同,即使你记得对方说过,也很难获得法律支持。


结论:写下来、留下来、确认清楚

口头约定不是无效,但若不能证明就等同于“没说过”。

所以最重要的不是“是否说过”,而是“有没有证据”。

建议您养成习惯:

  • 问一句:「能不能写进合同?」

  • 发一封确认邮件

  • 做好会议笔记或必要时录音

这样一来,即便未来发生争议,也有凭有据,能理性维权、安心入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