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日本,有一种被称为“和之心”的价值观。它重视崇尚不争不抢、读懂气氛、安静共处的感性。这种存在方式,潜藏在日常的微小风景与举止之中。
比如,在床间摆放一枝花这一举动,其中传达的并非奢华装饰,而是以有限的空间表达刹那的季节之意。观者所感受到的,不只是花本身,还有弥漫其间的空气,以及布置者的细心与关怀。
在旅途中造访的古民居或寺院庭园中,也能体会到这种美意。石块与水流恰到好处地引导视线,风吹竹林发出的沙沙声,没有过多的主张,而是以与自然的对话,创造出的调和之景。
日本美意识中还有“爱不完美”的理念。金缮修补带裂纹的陶器,欣赏使用痕迹丰富的木器,这种感性重视的不在于“崭新”,而是其中流转的时间与记忆
“和之心”并不追求将一切用言语表达,而是珍视沉默中的体贴、看不见的互动、以及声音与形状背后那“气息”的价值。这一精神深深融入茶道、书道、能乐等日本传统艺术之中,它们都重视“静”。
当人们在旅途中接触这种感性,内心的感官会被磨练得更加敏锐。步伐会慢下来,不再只注视眼前的风景,也开始倾听空气的温度与声音的流转。这不再只是一次观光,更是与自己感性的一次对话。
“和之心”闪光的瞬间,往往并非发生在重大的事件中,而是藏于细微之处:晨光洒入榻榻米房间的一刻、旅途中端上的手作点心、山路间回响的鸟鸣。
对于海外来访者来说,也往往充满新鲜感。在一个物与信息充斥的世界中,提倡“不做加法”去发现美,这本身就是一个安静却有力的讯息。许多到访日本的人说“感到平静”“感到安心”,他们感受到了这份“和之心”。
“和之心”并不需要特别的知识或训练才能体会,任何人在某一刻驻足,意识到自己与周围的关系时,都会自然理解其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