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日本租房,尤其是公寓或集合住宅中,住户除了自己的私人空间(专有部分)外,还会共同使用建筑物内的“共用部分”。这些区域包括:
-
楼道、楼梯
-
电梯及电梯前区域
-
大门入口、走廊
-
垃圾投放点
-
自行车停车位、汽车车位
-
集会室、公共大厅(如有)
-
建筑周边的绿化区、长椅等
虽然这些空间看起来可以自由使用,但实际上大多数都有明确的使用规则。若在不了解规则的情况下使用,容易被其他住户投诉,甚至遭遇管理公司警告,严重时可能被认定为违约。
常见纠纷案例及应对方法
案例1:在走廊放私人物品被投诉
一位租客在自家门口的共用走廊放了雨伞架、植物盆栽、婴儿车、垃圾袋等物品,被邻居投诉“阻碍通行”“堵塞逃生通道”,最后被管理公司要求立即清除。
问题本质:
共用走廊属于建筑的逃生通道,按消防法规定,禁止任何妨碍通行的物品放置。
应对建议:
-
原则上不要在走廊或楼梯放置任何私人物品;
-
即使是临时放置雨伞、拖鞋,也可能被提醒或警告;
-
请将物品放回自己家中或使用专门储物柜。
案例2:未登记私自使用自行车位被警告
新入住者没看合同规定,直接将自行车停在楼下公共停车处,几天后收到管理公司的通知,称“未登记使用,需立即移除”。
问题本质:
多数集合住宅规定,自行车位需登记、贴专用标签,且一户最多使用几辆也有限制。未登记的自行车会被视为“遗弃车辆”,面临被拖走的风险。
应对建议:
-
想使用自行车位时,请务必事前向管理方申请;
-
领取标签的,要贴在规定位置;
-
核实本户是否有限制停放数量。
案例3:垃圾投放不规范,被周边住户投诉
租户在错误的日期或未分类的情况下投放垃圾,导致周边住户投诉、垃圾被乌鸦或流浪猫刨散,影响小区环境。
问题本质:
日本对垃圾分类非常严格,且每栋楼常有额外规定。不遵守规定不仅会影响邻里关系,严重时甚至会遭到市政处罚。
应对建议:
-
明确垃圾投放的“日期、时间、袋子颜色”;
-
分类标准可通过市政府网站或小区公告栏查询;
-
垃圾只可丢在指定的投放区域,切勿随意放置。
案例4:快递包裹在入口堆放数日
住户因不在家而未能及时取回快递,包裹在楼下入口堆放了几天。其他住户投诉“破坏景观”“影响安全”,物业张贴警告标语。
问题本质:
门厅和公共区域不是私人物品的暂存地。放置物品不仅影响美观,还存在安全隐患或引发误会。
应对建议:
-
快递尽量及时取走;
-
若临时不便,可事先向管理方说明是否可代管;
-
严禁将家具、大件废弃物等临时放置在公共区域。
入住前应确认的“共用区域使用规则”
在签订租借合同时,应仔细确认以下事项:
-
是否可以在走廊/楼梯放置物品?
-
自行车位如何申请?是否有限制?
-
垃圾投放的日期、方式、地点?
-
快递柜(宅配ボックス)如何使用?
-
来访停车位或公用设施使用规则?
-
是否允许宠物短暂进入共用区域?
如果对某条规则不清楚,请及时联系管理公司确认,避免将来发生误会或纠纷。
公共区域是“大家的空间”
共用区域不是私人延伸,而是与其他住户共享的公共空间。即便你自己觉得没问题,也可能给他人带来困扰或不便。
理解“共享”这一概念,遵守规则使用共用部分,是良好邻里关系和安心居住生活的前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