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于想和宠物一起生活的人来说,标有“可养宠物”的租借房源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。然而,现实中即使写着“可养宠物”,也并非意味着可以自由饲养所有种类的动物。确有不少租客在签约后才被告知“不能养这种动物禁止多只饲养,因此陷入困扰。
实际上,这类“可养宠物”的房源往往伴随各种细则与限制,而且每个房东或管理方的要求都不尽相同。因此,在签约前详细确认具体规定非常重要,否则可能面临纠纷或额外费用。
本文将说明常见的限制、易忽略的注意事项,以及签约前需要确认的要点。
“可养宠物”≠什么动物都可以
即使房源标明“可养宠物”,也不代表可以随意饲养所有动物。大多数情况下,允许饲养的动物种类、体型、数量都有明确限制。
例如,通常仅允许饲养一只小型犬或猫。中型犬、大型犬或多只宠物,常常需要事先申请,或干脆被禁止。即使是小鸟、小型哺乳类等看似无害的宠物,有时也因“叫声大”“气味重”等理由被禁止。
另外,爬行动物、两栖动物、昆虫类即使在“可养宠物”的房源中也经常被例外禁止。即使合同中未明文禁止,这些宠物仍可能引发邻居投诉。
签约前,一定要事前向房东或管理公司确认您所养宠物是否允许。
关于饲养数量与方式的规则
很多房源对饲养数量也有限制。例如:
-
“最多可养2只小型犬”
-
“仅限1只猫”
若违反规定,可能被视为违约行为,甚至可能面临退租。
此外,是否允许放养也需确认。有些房源规定“必须笼养”,甚至细化要求如“进食与如厕区域必须固定”。
部分房源还规定:
-
宠物不可出现在阳台或公共区域;
-
乘坐电梯必须使用宠物箱;
-
禁止带宠物的客人进入住宅 等。
若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违反这些规则,容易引起邻居投诉并恶化租住关系。
敷金(押金)与清洁费等额外费用
饲养宠物的房源通常敷金(押金)比普通房源更高。例如原本只需1个月房租作为押金的房子,养宠物则需交2个月。
此外,合同中可能加入针对宠物的原状恢复义务,例如:
-
退租时需承担去除异味、
-
墙纸整体更换、
-
地板修复等费用。
这些条款常以“特约条款”形式写在合同后半,容易被忽略,但一旦发生,对租客的经济影响很大。
即使房源注明“退租时固定收取清洁费”,也可能另加条款:“饲养宠物时另收除臭费(实报实销)”。
签约前务必询问清楚敷金数额、是否有额外费用,以及退租时费用由谁承担。
噪音、气味、掉毛等引发的纠纷
即便是“可养宠物”的房源,也以不打扰他人为前提。最常见的纠纷原因包括:
-
叫声吵人;
-
气味刺鼻;
-
毛发脱落。
特别是在公寓等共居住宅中,声音问题容易引发邻居投诉,严重时甚至被要求退租。
部分房源规定:
-
只能在白天、人在家时饲养宠物;
-
晚上必须将宠物关进笼子;
-
定期通风与除臭义务 等。
对于掉毛问题,有些房源要求:
-
在共用区需随身携带清洁工具;
-
注意衣物上是否有宠物毛发。
如何阅读合同中的“宠物条款”
“可养宠物”房源的合同中通常会列出专门条款,如:
-
《关于宠物饲养的特约》
-
《宠物饲养规则》
内容包括:
-
可饲养动物的种类与数量;
-
饲养方式;
-
公共区域使用限制;
-
退租时的修复责任等。
此外,还可能要求填写“宠物饲养申请表”或“承诺书”,内容包括:
-
宠物品种、性别、年龄;
-
是否打过疫苗;
-
附带照片等。
签约前,请务必详细阅读与宠物有关的所有条款,必要时要求管理公司提供书面说明。
未申报饲养是严重违约行为
即使是“可养宠物”的房源,若未事前申报饲养,也可能构成重大违约。
特别是标有“宠物可协商”或“相談可”的房源,通常属于需获事前许可的类型,若未获批准擅自饲养,将被视为违约。
若被发现无申报饲养宠物,房东或管理方可:
-
要求整改;
-
通知解除合同;
-
索赔损失等。
即便您认为没有打扰他人,只要违反合同,就可能被强制退租。
总结
想要安心与宠物共处,必须在签约前将所有条件确认清楚,并与房东或管理方建立信赖关系。这样才能在合法、合规的前提下与宠物共度的舒适生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