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/06/26
房屋维修义务由谁负责?小心合同中的模糊表述

在日本的租借住房中,如果入住期间设备出现故障或损坏,维修费用应由谁承担,通常依赖于租借合同的内容以及实际使用情况。即便租客只是正常使用,也可能在设备出问题时被要求承担维修费用。

合同中常见的描述包括:“租客应以良善管理的义务使用设备”或“除正常使用造成的损耗外,如造成损害,租客应承担维修费用”。这些说法相当模糊,尤其是“正常使用”“故意或过失”等词语的定义,因房屋、管理公司不同而异,容易成为争议焦点。

本文将基于事实,梳理在日本租借合同中维修责任应由哪一方承担,并说明作为租客应注意的要点与如何预防纠纷。


维修责任的基本思路

根据《民法》,房东有义务对房屋进行维修,以保证租客能正常使用和收益;但若因租客自身过失造成的损坏,维修费用则应由租客承担。

也就是说:

  • 如果是由于设备老化、自然损耗造成的问题,则属于房东的责任;

  • 如果是因使用不当、疏忽大意造成的损坏,则属于租客的责任。

问题在于,这种划分往往不够明确,容易受到合同描述或管理方主观判断的影响。


合同中常见的模糊表述

很多合同中都使用“正常使用”“善良管理义务”“租客负担维修费用”等措辞,但这些缺乏具体标准。

例如:

  • “通常使用造成的损耗由房东承担”;

  • “租客因故意或过失造成损害的,应自行承担维修费用”。

这样的表述看似合理,实则范围模糊,容易引起误解或争议。特别是对于空调、热水器等主要设备,如果合同中未明确维修责任,就会导致发生问题时责任归属不明。


租客可能需要承担维修费用的情形

以下情况中,租客通常会被要求承担维修费用:

  1. 人为损坏:如搬家具时弄破墙纸、刮花地板等。

  2. 使用不当:如往排水口倒入异物导致堵塞、长时间不清洁水槽造成霉菌或腐蚀。

  3. 生活习惯影响:吸烟或饲养宠物导致墙纸变色、产生异味等。

在这些场景中,管理方如需向租客索赔,应提供明确的证据,如照片、记录等,不能仅凭主观判断。


房东应承担维修责任的情形

以下情况通常由房东负责:

  • 因老化、自然损耗造成的设备故障,如空调制冷失效、热水器损坏、门窗变形等;

  • 因不可抗力(地震、火灾等)造成的损坏,租客无过错时;

  • 若因房东未尽维修义务导致租客生活受限,租客可主张减租。

若合同中有“主要设备维修由房东负责”这类表述,租客会更加安心。但即使没有,民法上也有明确规定作为依据。


需要维修时的应对流程

一旦发现需要维修,应立即联系房东或管理公司。

注意:

  • 不要擅自修理或请第三方介入,否则费用可能无法报销,甚至被要求恢复原状;

  • 提供具体情况和照片说明;

  • 等待管理方指示后再处理,以便明确责任归属。

若维修需较长时间完成,租客也可以请求临时住宿补偿或协商减租。例如,若浴室无法使用,租客去酒店住宿的部分费用可能由房东承担。


签约前应确认的重点事项

为了避免日后产生维修争议,建议在签约前确认以下内容:

  1. 设备责任归属:尤其是高价设备(如空调、热水器、浴室暖风机等),应明确维修责任方。

  2. “轻微维修由租客负责”的条款:是否明确范围与范例?

  3. 故障时的应对流程:是否写明了联系方式、预计处理时间、应急处理规则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