实际上,纸气球、剑玉(木制球拍玩具)、竹蜻蜓等“老玩具”,也被香港的教育界纳入课堂。背后的理由是,因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的过度使用引发的注意力下降和“视觉过载”等“数码疲劳”问题日益严重。
在某所小学,每周安排一次“传统游戏时间”,让孩子们分组参加纸气球平衡游戏或接球比赛。负责老师表示:“即便规则很简单,孩子们也玩得非常投入。正因为道具朴素,反而激发了想象力,也促进了彼此间的交流。”
此外,也能动手操作的过程本身就能刺激孩子的身体感知与空间认知能力。
亲子交流的桥梁──唤起“怀旧的未来”
有趣的是,这些游戏也成为“连接世代的工具”。有位祖母曾在日本旅行时买回纸气球,与孙子一起吹起它,并分享自己童年时也玩过相同玩具的回忆。
对父母辈而言,这是“怀旧”;对孩子来说,却是“新奇”。传统玩具不仅仅是怀旧文化的再现,更是“未来的记忆”。
这种文化的循环,也起到传递“珍惜物品”、“享受手工乐趣”的日本精神的作用。
纸气球教给我们的事
纸气球轻飘飘地飞起,飞行距离有限,不算什么刺激的玩具。但其中蕴藏着“一瞬间的梦想”。
孩子们在玩耍中学会掌控力度、注意呼吸、小心翼翼地不弄破它──这其实是在自然中学习如何与物品建立细腻的关系。这种体验,是触摸手机屏幕无法比拟的深层满足感。
最后──文化的传承,始于一场游戏
说到文化传承,或许让人觉得高深。但一只小小的纸气球,却能激起孩子们的好奇心与想象力,也为亲子间的日常添上一段温馨故事。
“传统游戏”,也许正是“未来的价值”。就像纸气球轻盈飘起,这阵风,已经吹到了香港孩子们的心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