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/06/28
江户的“井边闲聊”为何能触动现代人

在江户时代,井户不仅是水源,更是支撑社区运作的重要空间。人们在井边自然而然地聚集,在家务间隙交换信息、闲话家常。这一被称为“井边闲聊(井戸端会議)”的风景,被重新关注,成为在社交媒体疲劳的现代社会中一种人际沟通方式。

面对屏幕的视频会议、被时间框定的聊天、令人疲惫的信息传递——在这样一个“过度连接”的社会中,井边那种“松散连接”的交流方式反而显得新颖。


分享的不是信息,而是“氛围感”

在江户的街区,井户在提水之余,人们会说:“昨天的天妇罗炒焦啦”“听说那边家的孙女今年开始学弹琴了”……这些不经意的话语,自然地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。

这种“无计划的对话”,正是当今远程沟通中最缺乏的“余白”。不仅仅是语言内容,那种带着沉默、笑声、眼神交流的互动节奏,在井边营造出温暖的人际距离。


聚在一起,不为说话,而是因为“聚”才有了话

现代的对话多带有“明确目的”——汇报、商议、讨论,都追求结果。但井边的闲聊却恰恰相反,因为人在场自然就聊起来了。

也就是说,即使没有明确目的,也能维系一种“持续关联”的关系。这也正是理想的邻里关系、甚至是职场关系应有的样子。

这种机制与近年来热门的概念“第三空间(Third Place)”非常相似:既不是家,也不是职场,而是人们可以自由自在放松交流的空间。


“井边思想”在全球范围被重新关注

“井边闲聊”的沟通方式,在欧美城市规划与社区建设所借鉴。例如在德国、荷兰,越来越多的集合住宅中庭被设计成“井风水池”或“公共洗衣点”,鼓励居民在此偶遇并自然而然地聊天。

法国一位城市研究者指出:“SNS可以共享信息,却无法共享‘生活感’。城市中正需要像江户时代井边那样的空间。”


抚育、照护、孤独——自然成为话题的地方

井边闲聊的魅力,在于它的“毫无负担感”。天气、晚饭、邻居的事……人人都能参与,不设门槛的对话构筑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。

尤其是育儿、照顾老人、身体健康等难以启齿的私事,在“偶遇空间”中更容易被倾诉。这样的对话被视为预防孤独、进行心理支持的第一步。许多商店街或社区咖啡馆开始设立“站着聊一聊角落”,这一做法在日本与海外都逐渐流行。


结语——“随口聊聊”也能温暖社会

在远程会议中,闲聊常被视为“干扰项”。但在江户的井边,闲聊才是连接人与人之间成为桥梁的关键。

也许正因现代社会节奏过快,人们才更需要那种“没什么特别,但想聊几句”的时光,来治愈内心深处的疲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