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/07/12
石与纸与火的记录——作为物语的国家文化遗产

文化遗产,并非只是建筑与器物。刻在石上的意志,书写在纸上的智慧,围绕火炉交谈的言语——这一切,作为日本这片土地的“活的记忆”,至今仍在各地留存。国家将它们认定为文化遗产,其背后寄托的,是不仅保存“物”的价值,更是将其承载的故事传递给未来的意志。

以石头砌成的城堡与石垣,并不只是单纯的构造物。即使是为战争而建,其威严与静谧的造型,仍然体现了各时代的价值观与政治思想。它们是如何因地制宜而建,又从怎样的视角去布置?了解这些,就能看见当时的人们试图守护什么、畏惧什么。

纸上书写的古文书与卷轴,则详细记录着制度、生活,甚至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。有人曾用笔一笔一划、不断修改,留下的笔迹中可感受到想要“记载下来”的真挚态度。它们既有官方文书,也有个人日记与书信,所有这些,都是那个时代的片段,而正是这些片段的积累,构成了历史这部物语。

火则并非记录本身,而是照亮孕育这些记录的空气与场所。曾经人们围坐在火盆、围炉旁的谈话与仪式中,蕴含着语言无法言尽的文化。火光摇曳中传递的声音与动作,成为人与人之间代代相传的桥梁,孕育出技艺、习俗、信仰等无形遗产。

象征“石”“纸”“火”的文化遗产,虽然形态各异,却共同拥有“诉说的力量”。佇立的城墙、笔触细腻的和纸、浸透着生活痕迹的炉灶遗址——当我们触摸这些时,会与教科书上无法感知的“历史的手感”相遇。

被作为国家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的对象,正是具有这种多层意义的存在。它们之所以流传至今,不仅因为被“保存”,更因为被“讲述”,被“使用”,被“持续参与”。它们曾与人们的生活共存,文化才能得以延续。

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,这些遗产并不遥远。触摸和纸带来的温润治愈、行走在石板路上聆听脚步声的时光、围坐于炉边享受夜晚的静谧——所有这些,都是从过去延续而来的物语片段。文化遗产并非冰冷的展品,而是“活着的时间”的积淀,而我们今日的生活,也正是这条时间长河中的一环。

石在诉说,纸在诉说,火在诉说。只要我们静心倾听,就能从中获得对“文化是什么”的启发。国家保护文化遗产,正是在把这份物语的“续篇”交给下一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