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日本,有一种独特的美学观念,称作“用之美”,它并不追求单纯的视觉装饰,而是从“使用”这一行为中发现美。这种思想强调,真正的美并不在于观赏,而是在日复一日被使用的器物之中,体现出与人生活相伴的价值观。这一理念也因“民艺运动”而广为人知。
“用之美”主张实用性与美并非对立,而是本就合而为一。茶碗、筷子、布、竹篓、家具——这些看似普通的器物,当被手握、被使用,或仅仅映入眼帘时,所带来的安心感与熟悉感。
陶制茶杯的重量与粗糙触感,木制器皿随季节湿度与手的温度而变化的质感,手织布料中略显不均的纹理带来的舒适节奏感,这些细节让器物贴近人们的生活,并随着时光推移愈加耐人寻味。
“用之美”的器物,或许并不艳丽夺目,但它们易于使用、让人觉得顺眼。
从选材、造型到制作的每一步,制作者都怀抱着“将被某人日复一日使用”的想象。作品不追求张扬个性,而是重视坚固耐用、易于修缮、舒适自然的造型,这样的理念正是“用之美”。
“用之美”还具备跨越时代的魅力。其不随流行改变的朴素造型与素材本身的质朴之美,无论世代与地域,都能打动人心。
在充斥着大量廉价量产品的生活中,手中握有一个带有故事与温度的器物,正是珍惜自我时间与感性的体现。
而“使用”的过程本身,正是在培育器物之美。即便有了划痕仍被继续使用的器皿,洗涤至柔软的布,日晒后色泽变化的木头,这些皆是使用者与时间共同赋予的“完成之美”。
用之美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细细叠加出来、静静闪光的美。这份美,就藏在生活的点滴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