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日本的年中节庆中,所流淌的不仅仅是季节的更替或传统文化的传承,更有一种深层的“美学意识”。
那是通过三个行为体现出来的:布置空间的“装饰”、向无形之物合掌致意的“祈愿”、用五感领受自然馈赠的“品尝”。这三种行为并非华丽繁复之事,而是每个人都能参与的生活之举,甚至无需特别的道具。
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反复进行的这些动作,为我们的日常带来一份宁静的美感。
【装饰】──赋予空间意义的手作美学
如新年的松竹门饰、女儿节的雏人偶、端午节的鲤鱼旗,这些都不仅仅是“装饰品”,而是为空间带来“净化与转折”的意义。当我们在玄关或房间一隅进行布置时,就会自然地产生“新阶段即将开启”的意识。
日本的季节装饰,大多采用天然素材:松、竹、梅、稻草、和纸、木材……这些材质的质感所营造出的宁静氛围,不是浮华张扬,而是一种“内敛之美”,这正与欧洲的极简主义设计理念相呼应。
法国的室内设计杂志如此评价:“日本的季节装饰并非单纯的装点,而是精神上的姿态表现。”
【祈愿】──向看不见之物投以敬意
日本的节庆中总少不了“祈愿”的成分:感恩丰收、祈求孩童成长、保佑健康平安——这些祈愿未必依附于某一宗教信仰,而是对自然、祖先、缘分等无形之物的内心致敬。
尤其是年中行事,祈愿常常是与家人、地域共同进行的。比如盂兰盆节的迎灵火仪式、七五三节的神社参拜,都是“通过行为来构筑祈愿空间”。
这类举动,在讲求效率与成果的现代社会中,反而唤醒人们对心灵意识。有文化人类学者指出,这种“静心祈愿的时间安排”是日本人特有的时间使用方式。
【品尝】──用五感接收季节的馈赠
节日与饮食,是无法分割的一体两面。新年的御节料理、节分的福豆、女儿节的菱形糕、端午的柏饼、七夕的素面、赏月的团子……日本的节庆饮食,无不蕴含着对食材、色彩与造型的用心安排。
通过享用这些富含意义的食物,人们自然地将“季节”摄入身体。除了味觉,色泽、香气与手感也是不可忽略的部分,展现出一种“用五感品味季节”的文化态度。
特别是和菓子,更被誉为“可食用的艺术”,近年来在欧洲也大受欢迎,“与节庆共食”的文化因此备受瞩目。
在所作所为之间流露出的“日本美”
装饰、祈愿、品尝——这些都不是什么宏大仪式,而是日常延伸出来的小小行为。但正是这每一项所作所为中,藏着日本人对季节的敬意、与自然的和谐、以及对无形事物的敏感感知。
日本节庆文化中最核心的美意识:不是追求华丽繁复,而是感知时间与空间的流动之美。在充斥着数字与加速节奏的现代社会中,这种感性逐渐被重新肯定。
结语──节庆是为生活刻下“美之记忆”的时刻
日本的年中行事,并不仅仅是形式上的传统。它们教会人们如何感知季节变化、重新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、并在日常之中刻下“美的记忆”。
透过一次次的“装饰・祈愿・品尝”,人们顺着季节的轨道缓缓前行,也让自己的身心回归平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