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/06/20
防止和牛造假 GI注册与个体识别制度守护“真正的WAGYU”品牌

随着“WAGYU”这一名称在全球作为高级食材广泛传播,市场上“假和牛”“仿冒肉”的问题也日益严重。越来越多外国牛肉或混种牛(如安格斯×和牛)借用“WAGYU”之名冒充日本和牛,对正宗日本和牛的品牌声誉造成冲击。为应对这一局面,日本正在强化两大制度:地理标志保护制度(GI注册)与个体识别号码系统。这两者不仅是标签管理工具,更是保障“和牛信赖”的国际竞争力之关键。


1. GI注册制度:限制名称使用,守护地域传统

GI(Geographical Indication)制度,是一种保护具有地域性、历史性、独特生产方式的农畜水产品名称不被滥用的法律机制。例如:

  • 神户牛(Kobe Beef)

  • 近江牛(Omi Beef)

  • 米泽牛(Yonezawa Beef)

这些名称已在日本农业部门(农林水产省)完成GI注册,只有在指定地区、符合特定饲养标准的牛只才能使用该名称。神户牛必须在兵库县内养殖,并达到规定等级,才具备“和牛”资格。

此外,2018年日欧经济合作协定(EPA)生效后,日本注册的GI名称在欧盟也获得法律保护。如今,欧洲餐厅若想使用“和牛”等称号,必须使用日本原产牛肉。


2. 个体识别号码制度:透明化履历追踪的基础

另一项根本制度,是日本自2004年起实施的“牛只个体识别制度”。即:

  • 所有日本出生的牛都会配戴10位数字的耳标号码。

  • 从出生、饲养、屠宰、流通到销售,全过程信息会上传至“家畜改良中心”数据库。

  • 消费者可在网上输入耳标号码,查阅该牛的出生地、饲养地、出货时间等详细资料。

在香港、澳门、新加坡等发达市场,消费者已经习惯在高级餐厅或精肉店扫描标签或查询编码,以确认和牛真实来源。很多出口用和牛都会配备三大证书:

  • 生产证明书

  • 分级证明书

  • 个体识别记录

这三项被称为“信赖的护照”,成为高端餐饮采购信心的来源。


3. 海外市场的现实问题:“WAGYU”表记的灰色地带

尽管有上述制度,海外仍存在模糊空间:

  • 在美国、澳大利亚等国家,混种牛(如和牛×安格斯)也可以合法使用“WAGYU”名义销售。

  • 对消费者而言,“WAGYU”并不等于“日本和牛”,但标识上往往不明确,易造成误解。

  • 因此,日本出口商与餐厅开始强化表示方式,如使用:

    • Japanese Wagyu

    • 100% Fullblood Wagyu

    • From Japan

这些说明强调日本原产、纯种血统,以防混淆。


4. 走向未来:区块链与DNA识别的实验

为了进一步加强追踪与防伪,日本相关机构已启动区块链技术的试点应用,特征包括:

  • 记录所有生产履历、运输路径、温度记录等,不可篡改。

  • 可搭配QR码供消费者一键查询。

  • 甚至在构想DNA认证与“数字指纹”,用于更精确的识别。

此举不仅可用于消费端验证,也利于品牌方在海外维权、打击伪冒产品。


结语:品牌信赖的最后防线

和牛的防伪,不只是法律制度或市场监管的问题,更是对日本畜牧文化与匠心精神的守护之战。GI制度与个体识别号码这两大机制将持续完善,强化日本和牛在国际市场上的“信赖壁垒”。

在“WAGYU”这一名字响彻全球的今天,它不只是一个品名,而是一段可验证、可追踪、有故事的信任关系。在无声的田野与牧场深处,这份信任,仍被日本的养牛者们每日守护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