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/06/21
注意含有“退租违约金条款”的房屋合同

“搬家是自由的”——你可能这样认为,却在退租时被要求支付意想不到的费用。
许多租赁合同中其实都写有一项条款:

“租期内解除合同需支付违约金。”

如果在签约前没注意到这一条款,就可能面临意外的金钱损失。
本文将从实际出发,讲解什么是退租违约金、哪些情况下需要支付、签约前应确认哪些关键点。


什么是“违约金”?与押金、更新费完全不同

所谓“违约金”,是指违反合同中所约定的规则时所应支付的违约费用。
在租赁合同中,违约金常指在合同期内提前退租时,承租人需支付的补偿金。

它与:

  • 押金(作为押付的预付款)、

  • 礼金(对房东的感谢费)、

  • 更新费(续签合同的费用)
    完全不同。

违约金的本质是,房东为了补偿租客早退所造成的空置损失而设定的一种经济赔偿。


常见的违约金条款示例

许多合同会以下列形式写明违约金内容,常藏在“特约”“备注”“附件”等小字部分:

  • “本合同为2年定期契约,若在1年内退租,须支付1个月租金作为违约金”

  • “合同期中退租者,应支付2个月租金作为违约金”

  • “享受免租期(Free Rent)者,若于6个月内退租,需补偿相应租金金额”

这些条款往往不显眼,极易被忽略。


哪些情况会实际产生违约金?

情况 是否可能产生违约金
入住后半年因个人原因退租 高几率产生(取决于合同内容)
有免租期的房屋,3个月后退租 多数情况下会被要求补回免租金额
入住时被要求“至少住满一年”的房屋 若特约中有说明,1年内退租即触发违约金条款

法律视角:违约金并非“无效条款”

由于日本适用“契约自由原则”,只要承租人与房东双方同意并签署了合同内容,原则上即具法律效力。

所以即便违约金金额较高,只要:

  • 合同中明确记载;

  • 承租人已签字盖章;

就无法事后主张“我不知道”或“我不同意”。


合同签署前务必确认的4个要点:

  1. 租期形式与解约条件
     → 是否为定期租赁、是否可更新?定期契约常不允许自动续签。

  2. 提前解约通知期限
     → 一般为提前“1个月”,但也可能是“2个月”甚至“3个月”。

  3. 违约金条款有无与金额
     → 是否需支付1个月、2个月租金,是否与免租期返还相关。

  4. 免租房的额外条件
     → 很多“免租期”优惠背后会规定“住满6个月以上”等前提条件。


真实案例:因忽视合同细节而遭遇违约金

  • 大学生因家庭原因半年退租,被收取2个月租金违约金

  • 享有1个月免租期,但4个月退租,被要求补缴免租金额

  • 称“签约时并未说明”,但合同特约栏有小字注明,抗辩无效

 所以,即使没有被动告知,也请务必主动提问与确认。


如何预防或避免违约金风险?

  • 签约前直接问清楚:有无违约金?条款是否明确?
     → 仅凭口头说明不足,需查阅正式合同或写面为凭。

  • 慎选带有免租期(Free Rent)或短期租期优惠的房源
     → 这类房常伴随退租约束,需权衡利弊。

  • 计划搬家时,尽量选在“合同期满当月底”退租
     → 避免“中旬退租被多算一整月”的情况。

  • 若未来搬迁计划尚不确定,建议选择“无违约金房源”
     → 虽初期费用稍高,但更具灵活性与自由度。


总结:“违约金”不是陷阱,而是合同中明确的责任

违约金并不违法,也不是房东的陷阱。关键在于:你是否认真阅读合同、是否理解其含义。
一旦签字确认,便难以推翻条款有效性。

因此,建议您在签约时:

  • 仔细逐字阅读合同;

  • 特别关注“特约条款”部分;

  • 不懂的地方积极提问;

这是您做出“不会后悔的租房决定”的第一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