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/06/27
在香港也能感受“日本庙会氛围”──手工传统玩具工作坊大受欢迎

金鱼捞、射击游戏,还有钓溜溜球──提到日本的“庙会”,许多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那一幕幕令人怀念的画面。这样的“庙会氛围”正在香港成为人气文化活动之一。

在某日本文化节活动现场,举办了一场以“传统玩具”为主题的手作工作坊。纸气球、竹蜻蜓、弹珠、剑玉等传统玩具一字排开,吸引了众多亲子家庭参与,整个会场洋溢着一股昭和时代的怀旧气息。

参与者纷纷表示:“感觉就像来到了日本庙会”,“久违地亲手做、亲手玩的感觉太开心了”。在高科技与电子产品充斥的现代都市中,传统玩具为何反而能受到欢迎?答案就藏在“动手体验”与“人际连接”所带来的魅力中。


看、做、玩──一体化体验让孩子爱不释手

这个工作坊最吸引人的地方,是“看得见”、“做得出”、“玩得动”三者合一。例如,在竹蜻蜓区,孩子们可以先动手组装削好的竹片,画上自己喜欢的图案,然后当场飞一飞,不会飞?那就再调一调方向和角度,亲身体验不断尝试的过程。

来自香港的小学生阿龙(10岁)兴奋地说:“我自己涂色的竹蜻蜓,竟然飞得比想象中还要高,太Interesting了!”

这种没有手机也能获得的“真实成功体验”,紧紧抓住了孩子们的内心。

在纸气球制作区,孩子们可以在纸气球上画脸、加图案,艺术与游戏自然结合。完成后,大家便在现场充气、用手轻轻拍打,让气球在空中飞舞,亲子一同玩耍,画面温馨又欢乐。


“庙会体验”让亲子对话自然而生

活动会场的每一个摊位都设计成屋台风格,工作人员还穿着浴衣。仿佛来到日本夏日祭典的现场,不少家长也因此勾起了旅行回忆。

“让我想起之前去日本旅行时的庙会”,“能和孩子一起体验这种日本活动真的很开心”,许多家长分享道。这个工作坊不仅是文化推广的场所,更是“家庭记忆”的创造空间。

最令人印象深刻的,是一位祖父正在教孙子玩剑玉的模样。他说道:“我以前在日本工作时学会了这个,现在能亲自教给孙子,真的很开心。”说这话时,他的眼神充满自豪。

传统玩具,不只是“复古体验”,更是一种跨世代的沟通媒介。


教育意义:用双手玩,也在学习

这样的工作坊不只是“玩”,也有许多教育上的意义。一位本地老师提到:“现代孩子使用指尖的机会变少了,像制作传统玩具、动手游戏,有助于培养专注力和观察力。”

例如:

  • 弹珠需要控制力度和手的稳定性;

  • 剑玉则考验平衡感与持续挑战的耐心。

这些能力,是单靠平板和游戏难以培养的“身体智慧”。


从玩乐中走入日本文化

本次活动的主办方“つなぐJAPAN”表示,今后还将定期举办以传统玩具和庙会为主题的文化体验工作坊。

“我们不想办那种严肃的‘文化讲座’,而是希望从‘好玩’出发,让孩子们自然地对日本文化产生兴趣。”主办人说道。

活动结束后,还有家庭主动购买了剑玉,回家后一家人上网查玩法、练技巧。


结语:“怀旧”成为“新鲜”的地方

手工、质朴、非电子。这些元素看起来或许“落伍”,但在信息爆炸的现代都市中,正是这些“慢下来认真体验的游戏”,再次打动人心。

对香港的孩子们来说,所谓“庙会”不只是外国的文化活动,更是一扇通往“用五感体验的日本”之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