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/06/27
用五感感受“江户生活”──来自海外的极简生活

没有电,没有空调暖气。尽管如此,人们依旧能感知四季、与自然和谐共处、过着细腻且从容的日子。江户时代的生活方式,正吸引来自欧洲和香港等地的关注。

相比现代社会建立在“量产量消”基础上的生活方式,江户时期所体现的“以少为富”的理念,被视为极简文化的先驱,而受到重新审视。


风、光、声──与自然共鸣的生活节奏

江户时期的住宅建筑,采用的是天然素材与通风导光的结构。榻榻米的柔软触感、透过障子(纸拉门)洒进来的柔和光线、从竹帘穿过的清风、井水传来的微凉湿气——这些细节通过人的五感将自然带入生活之中。

对现代人来说,这些听起来或许“不方便”,这种贴近自然的生活方式,反而被认为更“温和、健康”。在巴黎、柏林等地,有不少人开始采用障子、木质灯笼、木浴缸等设计元素,引入自然光与宁静,营造“江户风”家居空间。

来自欧洲建筑师与旅人们的反馈中,也常能看到这样的评价:“比起冷气,更感动的是窗户设计引导风流的方式”、“光影的节奏令人平静”。


“不拥有”反而激发创造力

江户时期的普通百姓住屋普遍狭小,收纳空间有限,因此他们对物品非常节制且讲究多用途。例如,和服可以翻面再穿,破掉的碗碟用金缮修补继续使用,家具设计为可折叠、组合式。

这种“主动选择少”的生活方式,如今成为许多极简主义者的灵感来源。尤其在欧美社会,随着对可持续生活意识的提升,“江户=循环型社会”的认知不断被强化,越来越多的人试图借鉴江户人的生活方式与思想。

英国某杂志甚至推出《江户厨房》专题,介绍“食材全用尽、顺应时令、调味极简”的料理哲学,作为“零浪费生活”的范本。


无形的奢侈,是“声音”与“留白”的美感

江户生活的美,不仅在于视觉或触觉。微弱的灯光下轻声交谈、炭火轻响、井水滴落的声音——在没有机械噪音的空间中,“静”成为一种奢侈,也让人们的感官更为敏锐。

不堆满家具、不挂满墙面,只在床间摆一枝花,便能感受四季更替。这种“从空无中感知气息”的审美意识,对饱受数位焦虑困扰的现代人而言,反而成为一剂心灵的疗愈。

曾有欧洲旅客在日本住进改建的长屋旅馆后说:“虽然家具不多,却格外舒适”、“空间的留白让人更容易入睡”。


江户生活教我们的事

即使科技持续进步,许多人却开始意识到,人的“五感”正在日益迟钝。因此,像江户这样“感受季节”、“爱护器物”、“与自然共生”的生活方式,也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。

“虽旧却新”、“虽朴实却丰盛”——江户生活中,正蕴藏着我们在现代社会中逐渐遗失的“人性”。

不论是选择住在古民家、模仿长屋样式建造公寓、还是将障子与榻榻米引入现代空间,这样的“江户式极简主义”,或许正是未来城市生活的一个重要参考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