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水边感受自然

从水边感受自然

在夏日阳光下,清凉的水声四溅。光着脚踩进溪流的感觉,带着一丝怀旧,能让人心灵舒展。通过与河流面对面、边玩边学的体验项目,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,都能收获满满。 这项体验通常在乡间的溪流或农村的清澈河流举办。从了解水流的快慢、深浅、水温,学习安全的玩耍方式开始。主办方准备了救生衣和适合水陆两用的鞋子,即使是第一次接触河流的人也能放心参与。 刚把脚伸进水中的一瞬间,冰凉的触感让人惊呼,但逐渐适应后,会细细感受石头的触感,试着逆流而行。将身体交给流动的水,寻找小鱼,目送漂浮的树叶随流远去。...

在雪地上躺下的一天

在雪地上躺下的一天

一步、又一步。脚踩在雪地上的每一步,都会发出“吱吱”的轻响。当你停下脚步时,竟仿佛连世界的声音都消失了。无需特别的技巧或装备,只需将身体交给雪,被纯白包裹。这样的体验,将成为旅途中深刻的记忆。 这项体验在北海道、东北、北陆、甲信地区的豪雪地带开展,即便对雪不熟悉的人也能安心参加,现场会提供雪鞋和防寒装备的租借。由向导带领前往雪原,在森林或辽阔的原野中,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“白色之地”。鼓起勇气,干脆地躺在雪地上。最初或许还会担心衣服是否会被弄湿,但松软的粉雪意外地温柔地托住了身体。...

“亲子篝火教室”在森林中举办——围着火堆,找回家人的距离

“亲子篝火教室”在森林中举办——围着火堆,找回家人的距离

擦燃火柴,把小小的火种移到树枝上,静静守望那升腾的火焰。篝火中有着电灯无法带来的“时间流动”和“内心的从容”。在森林中举办的亲子篝火教室,作为一项让父母与孩子一同面对自然、围绕火焰度过温暖奢侈时光的体验活动。 与工作人员在林间入口会合后,首先会一起在周围散步,寻找用来生火的树枝、落叶、松果等天然燃料。在脚下落叶沙沙作响、耳边树叶随风摇曳、鼻尖弥漫泥土芳香的散步过程。 生火的环节中,不是用打火机,而是使用打火棒或火柴,从第一缕火苗开始,耐心学习如何将火势一点点培育起来。观测风向与湿度,从细小树枝开始逐步引燃更粗的柴薪。...

通过插秧体验理解“我开动了”的真正含义

通过插秧体验理解“我开动了”的真正含义

在用餐前自然而然说出口的“我开动了(いただきます)”这句话,在日本是再平常不过的礼仪。但我们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了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呢?当你赤脚踏入稻田,亲手种下秧苗时,便会用身体与内心深刻体会到,这句寻常问候中的感谢。 插秧体验在日本全国的农村与山村广泛举办,游客与亲子家庭都可以轻松参与。当赤脚踏入灌满水的稻田,冰凉湿润的触感让人不由得发出惊呼。在泥泞中一步步移动,按照等距一株株地插下秧苗,这看似简单的动作,其实需要体力与专注,但完成后却有种让人愉悦的疲惫感。...

萤火虫之夜——被光包围的山村

萤火虫之夜——被光包围的山村

溪水旁、梯田边,忽然亮起一抹柔和的微光。就在那一刻,周围的空气仿佛稍微改变了。萤火虫点亮的景致,总带着一丝怀旧与神秘。 萤火虫只能生活在水质清澈、环境安静的地方。能观赏到萤火虫的地方,往往是当地人细心守护自然的土地。体验之旅不仅仅是看萤火虫,还会由当地向导讲解它们的生存方式、发光的条件,以及它们生命的短暂与脆弱。 萤火虫观赏通常从傍晚开始。集合于暮色尚存之际,缓缓沿着田间小径或溪畔步道漫步。在途中,可以感受到白天与夜晚截然不同的山村空气——鸟鸣渐息,青蛙的叫声与风声成为夜的序曲。夜幕完全降临后,脚边的草丛中,一点、又一点微光亮起。...

体验书道与墨的起源之旅

体验书道与墨的起源之旅

提笔挥毫,将一字一划注入心意——在那份时光中,难以用言语表达的情感与内心的波动。日本的书道,不只是书写练习,更是一种整顿精神、专注内心、表达自我的美学世界。而支撑这一切的,是名为“墨”的材料。结合书道体验与探寻墨的起源的体验课程,将让人切身体会日本人寄托于文字的心意与手工艺的深奥。...

给热爱手工的孩子们的“旅行工房”

给热爱手工的孩子们的“旅行工房”

在孩子们最投入的兴趣中,“美术手工”无疑是其中之一。画画、剪贴、拼贴、组装——那种自由的想象与灵巧的手工,满溢着大人也几乎遗忘的创造乐趣。让孩子在旅途中也能尽情享受“动手创作”的快乐,就是为喜欢美术的孩子们而准备的“旅行工房”。 在旅行工房中,每一场手作体验都以当地的风景与传统为灵感主题。在海边小镇使用贝壳与漂流木做艺术品,在山村用坚果和树枝做挂饰,在古城用和纸或和服布料边角拼贴艺术作品等,孩子们能够一边触摸当地素材,一边感受当地的空气并创作。...

来试试打祭典太鼓吧

来试试打祭典太鼓吧

从远处传来的太鼓声,仅凭那鼓动的节奏,便能唤起人内心的兴奋与悸动。在日本各地的祭典中,太鼓的声音自古以来便承担着聚集人群、震荡空气、凝聚人心的作用。太鼓不仅仅是一种乐器,更是承载着当地灵魂的声音。亲手敲打太鼓,感受那震撼心灵的鼓声,这样的体验超越音乐与文化的范畴,是一种用身体融入其中的参与。...

在水引饰品制作中学习“祝福的形状”

在水引饰品制作中学习“祝福的形状”

在礼物上装点的绚丽细绳——水引,其中优美细致的结饰,不仅仅是装饰。通过“结”来联结心意,通过“不解开”来祈愿缘分长久。这正是日本“祝福之形”的深意。 水引起源于平安时代,最初作为遣唐使从唐朝带回的装饰绳传入日本,逐渐发展成独具日本特色的礼仪文化。用红白、金银等颜色的细纸绳涂上淀粉糊制成的水引,根据结的样式和含义被广泛应用于庆典和仪式场合。代表性的“梅结”、“淡路结”中,寄寓着结缘、和平、长久之意,结的形状本身就超越语言,成为传达心意的方式。...

与孩子一起学习和服穿着的纪念日计划

与孩子一起学习和服穿着的纪念日计划

和服不仅仅是衣物,更是一种整理举止与心的“装束”。作为一项能让人亲身感受日本独特的体验,“亲子和服着付体验计划”为特别的纪念日或旅途中留下难忘回忆。 在这一计划中,专业着付老师的指导下,父母与孩子将分别亲自体验穿上和服。腰带的系法、领口的整理、走路或摆手的姿势,每一个动作都有意义,学习这些并一一掌握的过程。...

触摸和伞的骨架,感受日本的雨

触摸和伞的骨架,感受日本的雨

细雨中,轻轻撑开的和伞,伞骨从顶端向四周绽开,纸面弯出柔美的曲线,仿佛一幅风景画在空中展开。这就是和伞的魅力。作为日本的传统工艺,和伞不仅仅是挡雨工具,它的结构、材料,以及使用时的每一个动作。能亲手触摸和伞骨架与构造的体验,是重新思考日本人与雨相处之道。 这类体验课程首先从介绍和伞的历史与种类开始。番伞、蛇之目伞、舞伞、日伞,各有不同用途与造型,背后也有不同的象征含义。从竹、和纸、棉线到漆,和伞完全由天然材料制成,一把伞汇聚了多位工匠的巧手与心血。...

点亮传统日本蜡烛之夜

点亮传统日本蜡烛之夜

在电灯已成理所当然的现代,烛光显得格外特别。尤其是以古法制成的日本和蜡烛,其温润柔和的光与摇曳的火焰,带来的不仅是照亮黑暗的功能,更营造出一段宁静的时光。 和蜡烛以植物性蜡(如漆树果实提炼的蜡)为原料,完全手工制作而成。芯采用和纸与灯芯草,比西式蜡烛的芯粗,点燃后火焰更大、更富动感。这种不规则的摇曳被认为能让眼睛与心灵获得。 体验从了解和蜡烛的结构与制作过程开始。当地职人往往会现场演示,展示如何一层层仔细地缠绕芯、反复涂蜡。许多工坊还提供简单的亲手体验,让参与者通过双手感受“制作”本身的意义。...

提前感受夏日,用团扇绘出自己的“风”

提前感受夏日,用团扇绘出自己的“风”

在日本的夏日风物之中,“团扇”是一件不可或缺的道具。竹骨架上贴着和纸或布,轻轻一摇便送来凉风,虽是构造简单的器物,却寄托着季节感、美意与贴近日常生活的温柔。旅途中参加团扇绘制体验,不仅是提前迎接夏日,更是用自己的手绘出专属的“清凉”时光。 在体验中,首先会拿到一把已经完成骨架与纸面的素色团扇,然后使用画笔、彩色马克笔、印章、模板等,随心装饰。提供的图案素材多是象征夏天的元素,如金鱼、牵牛花、风铃、烟花等。当然,也可以完全自由发挥,绘上自己喜欢的风景、旅行回忆,或用色彩与线条表达心情。...

用小型织布机织出属于自己的餐垫

用小型织布机织出属于自己的餐垫

纵横交错的经纬线,织出的布料中,隐藏着看不见的“时间”。用手而非机器织成的布,呈现出一定的节奏与制作者的心绪。利用小型织布机可以轻松体验这样的手织世界,制作一块属于自己的餐垫。即使是简单的工具,完成的一块布中也清晰地融入了自己独特的色彩、图案。 体验从面对已张好经线的桌上小织机,挑选自己喜欢的纬线开始。棉、羊毛、麻等各式各样粗细不同的纱线整齐排列。 织布的基本动作是将纬线缠绕在名为“梭子”的舟型工具上,再一根一根穿过经线之间,轻轻压实。这看似简单的重复,在手中慢慢变成一块布,带来的成就感是直观而真切的。...

在指尖中完成的组子细工体验工作坊

在指尖中完成的组子细工体验工作坊

初见时令人细腻的图案,这就是“组子细工”。这种不使用钉子,仅凭手工一片片将细小木条组合成图案的传统技法,孕育自日本的建筑装饰文化。在旅途中亲自体验组子细工,不仅是一次制作工艺品的过程,更是一个珍贵的机会,让人感受日本人自古以来珍视的职人技艺。 组子自古以来被应用于障子、栏间等建筑元素,通过精确削制的木片,以巧妙的角度和顺序组合,创造出如菱形、麻叶、芝麻纹等几何图案。不用一枚钉子或粘合剂,仅凭木材本身的精准结合,就创造出既美观又坚固的结构。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