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,“和食(WASHOKU)”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举世瞩目。它所包含的,不只是烹饪技法,还有对食材鲜味的尊重、四季之美的呈现、与年节紧密相连的文化底蕴,被视为超越料理本身的“文化形式”,并在海外广受欢迎。
正有另一种出口趋势──那便是“WASONG(和歌)”,一个涵盖日本传统音乐、昭和歌谣、民谣、现代邦乐等在内的“日本声音文化”概念被海外媒体与学者采纳与探讨。
音乐中也蕴含着“四季”与“情绪”
WASONG的魅力,并不只是“在日本创作的音乐”,更像是继承了WASHOKU的美学精神:自然的节奏感、季节的意识、对“间(ま)”的敏感。
比如尺八、筝等邦乐器,其音色常含有接近自然音频率的波段,能让人联想到风声、水流声,唤起“空气感”。而歌词往往不直白表达,而是以含蓄比喻留下“余韵”,这正是日本文化中“不言而喻的美”的体现。
正如和食“活用食材本味”,WASONG则“活用声音之间的留白”。这一感性之道打动海外听众与创作者。
全球正在渴望“静的声音”
近年来,全球音乐市场涌现出回避过度刺激、强调内在安定的风潮,诸如Lo-fi、氛围音乐(Ambient)、新古典(Neo-classical)等皆受欢迎。
在这股潮流中,日本的环境音乐与传统音乐获得关注。坂本龙一、久石让等擅长在“寂静与旋律之间”创造氛围的作曲家,其作品广泛影响电影、广告、冥想音乐等。
甚至有海外艺术家开始融合邦乐器或采样日语发音,将其纳入国际播放列表。世界已经准备好倾听WASONG。
WASONG的可能性不止于“歌唱”
WASONG并不等同于J-POP或动漫歌曲,它更像是囊括“日本音乐文化整体”的新框架,多元而包容。比如:
-
民谣:传递土地语言与生活节奏的声音
-
邦乐器演奏:三味线、鼓、筝、尺八所呈现出的“素材之音”
-
声音风景(Soundscape):鸟鸣、风铃、寺庙钟声等日常之美
-
童谣与唱歌:跨越世代流传的旋律与诗意
这些元素不仅能独立构成音乐作品,更能够成为传递“日本时间观”“精神性”的声音载体。
就像和食成为“文化外交”一样
WASHOKU透过官方晚宴与教育项目,成为连接世界的文化使者。如今,WASONG也正在迈向类似的文化外交角色。
在日本文化受到欢迎的地区,对邦乐演奏会、传统音乐工作坊的需求持续增加。留学生学习三味线的身影也越来越常见。某些音乐学院已将“尺八音阶”与“日语发音与旋律的关联”纳入教学。
WASONG正在以静水流深之姿,成为日本文化的新型传播媒介。
结语──从“被听见的文化”,走向“彼此倾听的文化”
正如和食透过味觉传递文化,WASONG正透过听觉,连接心灵。
它不再是“这就是日本音乐”的单向输出,而是像“邀请共同品味”的对话,成为一种跨越语言、文化与感性的共享体验。